廣東自貿區已從“猜想”變為現實,“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已經大篇幅地寫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深圳而言,前海、蛇口雙雙納入自貿區當屬“意外驚喜”
前海蛇口自貿區應利用“天賦”,“借力”灣區
近年來深圳一直致力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省政協委員、深圳市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曾少強認為,由南沙、前海蛇口、橫琴組成的廣東自貿區最顯著的特征是都具有海洋灣區的地理風貌,自貿區建設或許可以與發展灣區經濟聯系起來,利用天賦資源、“借力”灣區經濟應成為廣東自貿區的戰略抓手。

曾少強認為,廣東自貿區灣區經濟應致力于形成“紐約-舊金山”的組合灣區形態。香港在產業上與紐約類似,而深圳更類同于舊金山,為此,推動廣東自貿區構建具有全球性概念的金融中心與創新中心既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意義,同時又具備廣東自貿區形成“紐約-舊金山”組合灣區的現實性基礎。在廣東自貿區的框架下,鞏固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完善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積極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廣州繼續承擔中心城市引領新常態的發展作用。深圳則需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功能,吸引國際創新資源進入深圳,將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全球性價值的科技與金融創新中心。在粵港澳合作方面,灣區經濟的系統性實施策略,需要真正實現粵港澳多方主動的合作和銜接,在產業領域實現全面互補、基礎設施實現無縫接駁,降低灣區經濟發展的交易成本,實現自貿區灣區之間良性的互動發展、互相融合。
曾少強建議,發展廣東自貿區灣區經濟須完善基礎設施,完善城市間的海、陸、空交通體系。在生態建設方面,廣東自貿區需要充分利用天然的海岸線資源,在東部沿海打造國際高端休閑、養老、度假、居住區,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育,培育綠色生態的海洋經濟產業和海洋經濟環境以及灣區的生態居住圈,更多地關注優質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城市配套建設,以城市質量來提升產業與資源的集聚能力,將灣區經濟建設成為引領國際化都市與都市圈發展的前沿陣地。
在昨天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圍繞自貿區建設,深圳代表和委員紛紛建議,應當在前海之“前”、蛇口之“口”上做文章。圖為從小南山遠眺前海。
廣東自貿區已從“猜想”變為現實,“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已經大篇幅地寫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深圳而言,前海、蛇口雙雙納入自貿區當屬“意外驚喜”,在今天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圍繞廣東、深圳建設自貿區該如何定位、有何優勢、怎樣推進,深圳的代表和委員紛紛建議,應當在前海之“前”、蛇口之“口”上做文章,讓新區、老區在自貿區規劃中共同上演“重頭戲”,為廣東、國家自貿區建設提供獨特的“深圳樣本”。
“自貿區應該是深圳未來改革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突破口,這個機遇一定要抓住、用好”,省人大代表、深圳大族激光董事長高云峰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深圳建設自貿區具有先天優勢——毗鄰港澳,多年來已經與香港有很多實質性合作、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打好香港自由貿易港這張“牌”,廣東必將打造自貿區升級版。
高云峰說,如果說上海自貿區更多著眼于貿易的自由流動,廣東、深圳建設自貿區應該力度更大、做得更實,要進行綜合創新,促進貿易流、資金流、人流、信息流等全方位的自由流動,與香港深度對接、融合,向自由港方向發展,成為香港自由貿易港的一種延伸,才能最大化放大自貿區的功能。特別是我們深圳與香港已經緊密融合,除了經貿往來,我們還應該推動深港兩地生活的進一步融合,把自貿區不僅僅作為一個貿易區、功能區,而是作為一個生活區,特別是蛇口,應該突破“營商”概念,提升到深港生活空間的融合,成為深港各方面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前海已經有很多金融服務業方面的先行先試政策,再加上自貿區政策,將會形成疊加優勢,會讓前海走得更快、更靠“前”,深圳應該讓這兩個區域真正走出一條新型自貿區的路子來。
“廣東自貿區的特色在于面向港澳。而廣東與港澳已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開放的部門占全部服務貿易部門的95.6%。廣東自貿區的設立,將會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正式落地,促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聯動發展。”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王衛紅也有相同的建議,認為應該實施粵港澳經濟融合戰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商品貿易及轉口貿易的聯動發展。“廣東自貿區應該加強與港澳高端服務業的合作,制定廣東自貿區與港澳現代服務貿易合作開發開放的有關政策,從而打造廣東自貿區對港澳乃至國際通行的便利化的服務貿易體制和機制。”
王衛紅同時還建議,擴大與港澳金融機構的合作,探索離岸金融業務的創新,還可建立廣東自貿區內的離岸金融服務特區。此外,王衛紅頗有新意地提出,廣東自貿區政策落地之后,要大膽探討跨境電子商務的技術、物流、管理支撐體系和配套措施,積極開展國際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和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
前海蛇口各自定位,差異發展
廣東自貿區包括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廣州南沙片區、珠海橫琴片區。“三個片區要各自定位,差異發展”,省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執行會長王理宗認為,三個區域要錯位發展,既合作又競爭:“前海只有15平方公里,產業選擇應輕型化,比如創意產業、互聯網產業等。同時,前海背靠金融中心香港,在金融改革創新上有很大空間,應該把金融創新作為最大的優勢和產業基礎;南沙面積比較大,有廣闊的腹地,應該大力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引領、帶動珠三角制造業轉型升級;對于橫琴而言,不能丟掉澳門因素,應該注意和澳門協同發展,協助澳門實現經濟發展的適度多元化,比如可聯手發展會展業、旅游業等,同時發揮自身的優勢,發展一些高端產業,包括金融產業。”
對于深圳的前海、蛇口兩個區域該如何錯位發展,省人大代表、深圳兆方投資公司總裁張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前海尤其要在要素平臺等金融創新上形成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抓手,同時促進深港合作,充分利用香港獨特的金融優勢和高端的第三方服務,如會計、律師專業服務等,還應借力于前海法院的成立,來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蛇口與前海應該形成互補關系。蛇口的優勢在于已有的國際化社區的基礎,這是多年來形成的,蛇口的居民國際化理念也比其他地區更為深入。國際化社區在產業方面一般涉及教育、醫療、文化、創意設計類等,同時,從區位條件來看,蛇口未來發展游輪碼頭、海洋經濟將有很大的優勢,應該大力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體現出自貿區國際化的“范兒”。
各自貿區交通設施,互聯互通
區域建設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省政協委員、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徐凌表示,自貿區多半在沿海,靠近港口,廣東自貿區也不例外。“港口的物資必須通過陸上交通運送到內陸腹地,而鐵路是很好的疏港運輸方式。但廣東大部分港口并沒有鐵路通到里頭。有的即使通了,也差‘最后一公里’。可喜的是,南沙港已經在規劃修建南沙港鐵路,這是廣東省第一條能一直通到港口里的鐵路。”徐凌建議,自貿區建設時,應該同步考慮包括鐵路在內的交通設施。讓交通設施成為自貿區綜合配套體系中的一部分,從而更好地為自貿區服務。
法治護航,接軌國際
省人大代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王蘇生認為,自貿區是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平臺,企業要想真正以自貿區為跳板融入國際競爭體系,就必須要懂國際規則,并遵守這個游戲規則,這樣的“走出去”才能可持續發展。
“廣東自貿區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重要的戰略支點,而且在推進深化改革過程中要發揮先鋒和排頭兵的作用。”省政協常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隋廣軍表示,在簡政放權、國企改革、企業審批制度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廣東自貿區應借鑒國際和港澳一些成熟的經驗,推進經濟一體化發展和法制化進程,走到全國的最前面。
自貿區在推進深化改革過程中,會催生很多改革創新措施和政策。王衛紅委員認為,應該把一些改革政策上升到法制層面:“建議借鑒上海的經驗,省人大盡快制定《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規范各項改革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自貿區建設帶動我省構建經濟發展的新體制、新模式,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新優勢。”
前海蛇口政策創新具有后發優勢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智囊團成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廣東自貿區建設應該注意以下一些問題:一是注意中央和地方的雙層管理結構,類似上海自貿區那樣“一區一議”的監管原則將影響決策效率;二是建立具備很好協同性的金融制度,相關制度要盡快立法;三是要具備地域特色,比如上海做人民幣離岸,廣東就要面向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四是希望廣東省委增加對自貿區的政策幫持。
“蛇口進入自貿區名單,說明中國的改革是連貫的。”孫立堅認為,前海蛇口片區在政策創新上將具有很大的后發優勢,深圳最大的機會在于民營企業家群聚,創新精神生根為小微企業提供成長環境。
他建議,前海應大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自貿區通過大金融平臺掌握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推動產品交易以人民幣的方式進行。
孫立堅認為,由于國際經濟發展處于全球價值鏈的模式之下,自貿區作為一種新常態必然會為區域乃至國家帶來巨大商機,一是利用人才優勢創立創新平臺,二是貸款壁壘的破除為許多企業營造更公平的融資環境,三是制造業延伸有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四是服務業與制造業銜接提升財富轉換率,五是金融市場的做大與開放將完善健全中國的金融市場并制造大量的發展機遇,這也將是最大的商機。
“未來自貿區將產生很多為實體服務的商業模式。”孫立堅舉例稱,包括“關系性金融”與制造強國、“商務金融”與服務貿易、“消費金融”與培育內需、“市場金融”與財富管理等。有大批企業要走出去,將產能落在海外市場,這絕對不是企業自身能解決的,前海蛇口可以利用香港市場對于國際規則和海外業務的了解,在航運、保險、再保險、租賃等領域將產能更好地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