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境外法律查明平臺——深圳市藍海現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在前海公開亮相。藍?,F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是深圳市司法局支持設立的非營利性民辦非企業機構,成立于今年初。
全國首個境外法律查明平臺——藍?,F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在前海公開亮相。相比傳統模式,藍海法律查明平臺具有便利、優質、中立、高效等多種優勢。平臺的設立,為查明包括香港法律在內的境外法律提供了有效途徑,對促進深港融合發展、借鑒香港先進的法律制度、解決前海商事糾紛有著重要意義。

前海境外法律查明平臺設立以來,以“前海速度”迅速開展工作。目前,該平臺已初具規模,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國內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未來,前海合作區將借助平臺學習境外經驗探索社會管理創新,推動前海法治化國際進程,先行先試,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示范區。
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法律專家、法官、律師等代表認為,當前法律查明工作耗時長、程序復雜,缺少查明途徑,致使內地審理的涉港案件適用香港法律者不到一成。藍?,F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平臺的設立,為查明香港法律提供了有效途徑,更方便香港人適用香港法律在內地打官司。
【法官困惑】
查明境外法律費時費力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州海事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均認為,缺少涉港案件的法律查明機制,給審判機關及當事人帶來不少困惑。
廣州海事法院副院長詹思敏介紹說,廣州海事法院審理的案件,60%涉外、涉港澳臺。“自法院成立到現在,我們適用境外法審理的案件不到10%。”詹思敏說, 對當事人來說,用國外或港澳臺法律打官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事人費盡周折提供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條文和意見書。不少當事人向法官抱怨,查找涉外、涉港澳臺法律條文非常困難,收費也不菲。就算找來了法律條文,法官也難以查明和確信,所以一般只能適用國際公約和條約來判案。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郭毅敏表示,因缺少專業機構的法律查明機制等因素,深圳法院在審理涉外、涉港澳臺案件時,大部分選擇用內地法律來判案。至于海外和港澳臺法律,只是偶爾拿來用一把。目前,深圳市已經同意設立前海商事法院,指定管轄全市此類案件。因此,前海急需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建立法律查明機制。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王建平認為,境外法律查明對涉外審判是一個非常重要環節。廣東涉港案件多,占全國70%至80%。“但真正通過查明香港法,最后適用香港法審理的數量不是很大。大部分當事人沒有提供或無法查明香港法,有的當事人拒絕負擔查明費用。有時,當事人出具專家意見相互矛盾,也是造成無法查明香港法律的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表示,曾著手推進建立境外法律查詢平臺,但是一直是在設想,沒有付諸行動。
【前海探索】
建立深港法律查明平臺
市司法局副局長徐鵬介紹說,推動建立香港法律查明機制,為適用香港法律提供便利,是深圳市法治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根據《深圳市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市工作方案》,深圳市司法局是這項工作的牽頭單位,目標在2014年年底初步建成深港法律查明機制。
為何國內首個查明機制落戶前海?前海管理局副局長湯志江這樣解釋,2020年,將有1萬家香港企業在前海發展,有10萬港人在前海從業,這就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大量涉港商事合同,在糾紛面臨選擇法律適用時,建立香港法律查明機制是前海發展的一個大的需求。
藍?,F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執行理事長肖璟翊介紹說,所謂深港法律查明機制,是打官司的當事人需要使用香港法律時,有專門機構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和香港司法機構進行密切聯系,得到權威的法條、依據,供本地法院的法官審理時作為法律依據。
【專家建議】
建立資料庫和專家庫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私法研究室主任沈涓研究員認為,要建立資料庫和專家庫 。建立資料庫, 可直接從資料庫中尋找法律,節省時間,逐漸成為香港法和域外法權威機構。建立專家庫,承擔對香港法適用的真實性進行確認及提供香港法、域外法。資料庫收集資料,應先由專家來確認真實性,由專家追蹤其修改,增加平臺的權威性。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審判庭審判長溫達人、深圳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韓俊也表示,希望有專家庫的專家出具法律意見,這樣查明機制信譽會更強,權威性得到社會認可。
深圳大學法學院張淑鈿副教授表示,查詢平臺要程序簡化、費用便宜、程序簡化,才能夠說服當事人使用。 詹思敏則建議,查明平臺應提供透明、合理的收費標準。
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傅華伶認為, 查明平臺的應用,訴訟只是很小的比例??梢源罱ㄒ粋€更大的平臺,用在其它地方,如引進好的制度或成為很好的智囊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