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孕育著無數 “創業夢”,一個“無聲創業夢”在其中格外特別。
“夢”的主人叫邱浩海,一名聽障人士,他創辦的深圳市聲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打造出我國首個聽障群體垂直社交平臺——“聲活”,讓聾人 “活出自己的聲音”。此外,公司還聯合相關單位發起“聲活聽障者創業就業公益基金”,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就業夢”。日前,邱浩海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
近日,記者在手語翻譯及社交工具幫助下采訪邱浩海。“榮譽越大,責任越重。”談及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時的感受,邱浩海這樣回復。
播種:
意欲設計“金剛猴”表達心聲
邱浩海位于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公司,面積不大、可容納大約10張辦公桌,門口豎立著1米多高白色“金剛猴”公仔、打著手語“雙手比心”傳達友好。金剛猴是他“創業夢”的起源。
邱浩海生于1976年,幼時因一次用藥事故喪失聽力。也正因此,他對色彩感知靈敏,本科就讀藝術系。2001年邱浩海謀得一份企業設計師職位,與同事溝通不順帶來的不便,喚起他心中深藏的動畫夢。
“為何不創作一個動漫形象表達聾人訴求?” 邱浩海從喜歡的孫悟空身上獲取靈感,設計出一個憨態可掬會手語的小猴子形象,取名“金剛猴”。自此,“金剛猴”在他心里種下一顆種子。
“我想打造‘金剛猴’動漫品牌,向投資人介紹項目計劃書,沒人愿意投資。”邱浩海只得自己攢錢制作原創動畫短片——《夢想》,片中主人公小虎的經歷流露出他屢遭拒絕的沮喪和失望。短片最終入圍“臺北國際短片電影節”之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大賽微動漫類獎百強和第三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參選影片。
《夢想》的成功更堅定了他創業的決心。“家人都反對,認為聽障人士創業不可能成功。”2012年邱浩海來到深圳和同為聽障人士的好友韋創軍聯合,成為蕓蕓創業者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員。
發芽:
“聲活”APP讓聽障人士自主發聲
“想法好,但聽障人士怎么創業?”沒有投資人相信他們。2013年,兩人在南山 “創業之星”大賽終于獲得草根天使投資人陳維偉青睞。邱浩海的創業夢開始發芽。
他迅速組建創業小團隊,成員既有聽障人士、也有健聽人士。但分歧時而產生,聽障人士之間、聽障人士與健聽人士之間溝通成了首要難題。如何破除?可實現語音智能翻譯等功能的“聲活”APP應運產生。團隊隨即將項目由“金剛猴”延伸至開發國內首個聽障群體垂直社交分享平臺,為“金剛猴”推廣搭載良好載體。“聲活”APP讓聽障朋友“主動發出自己的聲音”,2016年,項目又獲300萬天使輪投資。
“專注、有天賦、實干。”90后袁平這樣描述老板邱浩海。袁平戴上助聽器勉強聽得見,現擔任助理兼手語翻譯,“在其他地方我們指不定被嫌棄”,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陳維偉投資了幾十家公司,但他將更多精力放在 “聲活”。“公司如何變現,招到手語人才,從哪兒獲穩定資金鏈……” 他認為,邱浩海面臨著和其他創業者一樣甚至更多的挑戰。
但邱浩海拒絕被塑造成悲情創業者,“想辦法讓公司盈利更重要。”他認為,聽障人士只是聽不見,可以和健聽人士一樣奮斗。
希冀:
從各層面幫聽障人士融入社會
目前,中國聽力受損人數高達3000萬,由于外觀特點不明顯,他們在殘障群體中容易受社會忽略,他們渴望與社會交流,卻因缺陷無法與外界溝通。“聲活”APP2016年9月上線,解決了這個痛點,目前下載量已有60萬。邱浩海表示,希望未來五年內發展至千萬用戶。
記者發現APP設置多個板塊:注重社交功能的聲活圈,注重資訊分享的聲邊事,致力于手語培訓推廣的手語課堂及手語翻譯預約等。此外,團隊還開發幫助聽障人士打電話的語音文字轉換硬件產品——龍語,幫助聽障人士解決叫外賣、拿快遞等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麻煩。
深知聽障者創業路上的不易,2016年聲活聯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聲活聽障者創業就業公益基金”,立志幫助更多聽障人士就業創業。
“讓更多人關注聽障群體,以便促進聽障人士平等融入社會。” 2018年7月《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發布實施,應中國殘聯號召,聲活團隊向大眾普及手語文化,聯合多家公益企業舉辦各種形式的手語培訓活動,也會融入金剛猴元素,打造聽障群體“公益手語大使”。邱浩海表示,努力把手語文化、就醫、就業等服務落地,“聲活”團隊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