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反水客持續引發爭議,港澳辦也正研究如何去優化政策,而前海管理局也計劃新建全球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也就是所稱的“港貨”購銷中心,希望舒緩自由行對香港帶來的壓力。
記者13日在深圳福田口岸,隨機采訪了不同年齡持“一簽多行”簽注過關的深圳居民。他們大多認為赴港政策調整對自身影響不大,即便有一些影響,也可以通過辦理探親或商務簽證解決。
期待打擊職業“水客”
近年來內地赴港旅客數量增速較快,給香港旅游業的承載力帶來較大壓力。一些職業“水客”更是借著2009年開始實行的“一簽多行”政策,頻繁往返香港“帶貨”,不僅擾亂了內地市場經濟秩序,也給港人生活帶來困擾。
“水客”是指頻繁往返于深港兩地,攜帶“水貨”出入境以賺取差價的群體。根據官方數據,“水客”中既有內地居民,也有香港居民。
13日上午,因工作原因每周都到深圳的香港居民黃先生正要返港,他在福田口岸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這次深港兩地打擊“水客”的舉措能夠取得顯著效果。“香港‘水客’和深圳‘水客’是互相配合的,深圳‘水客’被控制了,整個鏈條就會受到影響,但也有可能導致香港‘水客’的活動進一步增加。”他說。
接受記者采訪的香港居民認為,政策調整或許將對香港經濟產生一定影響。香港居民曾小姐說:“對做生意的人來說,會受到影響。對普通市民而言,經濟不好的話,裁員也會增多。”
香港旅游發展局局長林建岳認為,新政策對訪港的過夜旅客數字影響不大,但對零售及飲食業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逐漸顯現。
有利改善通關環境
13日上午,記者在深圳福田口岸隨機采訪了不同年齡的持“一簽多行”簽注過關的深圳居民。他們大多表示辦理“一簽多行”是因為費用低(只需100元),實際上每年去香港的次數并不多,因此改為“一周一行”沒有什么影響。
在福田口岸過關的深圳市民陳先生說,“想著方便才辦的‘一簽多行’,但實際一年只去了三次。”一年去香港兩三次的劉阿姨說,“去就是買奶粉給孫子吃,沒有別的。一年也就去幾次,對我沒什么影響,而且這樣也不會過多影響香港人的生活。”
從事金融業的袁小姐,往返香港的頻率在每月一次左右,主要目的以購物休閑為主。“新政應該對大部分人都不會有大的影響,因為普通人不會天天去香港的。”她說。
“這個新規定的出臺跟反‘水客’有關系,在這方面我是支持的。”袁小姐進一步說,“其實普通游客也很反感‘水客’,在口岸過關,排隊等候都要很久、很擁擠,對我們正常的出行、購物體驗影響大。”而福田口岸通關現場的多名游客也表示,“水客”減少將有利于通關環境的改善。
孩子在香港上學、持有“探親”簽注的王女士說,“今后我們小孩上學過關也會通暢一些。”
“前海全球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建設正重點推進
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門表示,因探親、從事商務活動或特殊合理事由需多次往返香港的深圳市居民,可按照有關規定,持能證明相關事由的證明材料向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多次有效赴香港“探親”“商務”和“其他”簽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