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貿區全部開始走上正規,很多人認為在自貿區注冊公司就能享受到很大的稅收優惠,其實不然。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說,“自貿試驗區沒有一項關于稅收優惠的政策。對于已經納入廣東
除前海深港合作區外 稅收并無優惠
去年,李克強總理曾說,“我們在上海搞自貿區的試驗,可以說是一個改革的‘高地’,而不是一個政策的‘洼地’。設立上海自貿區主要是進行兩方面的試驗:即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發展與開放的關系。”

在自貿區掛牌之后,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王受文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一項重大開放舉措,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經濟特區普遍實行稅收等優惠政策,一度形成了“政策洼地”效應。但是,當前的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等自貿試驗區不再是一個“政策洼地”。
四地自貿區是一個開放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所謂政策的洼地,如同當時深圳、汕頭和其他經濟特區的時候,政府在稅收方面有優惠。現在沒有因為是自貿區就給所得稅、增值稅、關稅方面有特殊的政策。
王受文認為,自貿區的開放作用,就是在這四個自貿區里有很多服務業的開發。“如果我們認為風險可控,我們就會向全國開放。所以,開放會成為新常態下中國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源泉。我們采取的不是雙軌制,而是通過試點向全國引進這樣的一個改革開放的路徑。”他強調說。
稅收創新只是簡化流程
“今年,稅務總局還將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推出新的10項創新措施,待取得成熟經驗后,再向全國復制推廣。”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新10項措施包括國地辦稅一窗化、繳稅方式多元化、出口退稅無紙化、稅銀征信互動化、風險提示國別化等。
“新推出的10項舉措,多以稅收便利化為出發點,既關系到稅務機關內部的整合,又涉及與其他部門的融合,改革的意味更濃、分量更重了。”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認為。
比如,實行國地稅部門一個窗口辦稅,這在上海自貿區比較容易,因為上海國稅、地稅是合署辦公。而對于新的三個自貿區來說,就面臨著合并辦稅方便納稅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對全國國地稅部門加強合作、建立現代稅收制度將具有示范作用。
出口退稅無紙化,是稅務機關根據海關等部門傳輸的電子數據和納稅人提供的稅控數字證書簽名電子數據,審核、辦理出口退稅業務,將大大減輕企業的辦稅負擔。
稅銀征信互動化,則是稅務機關與銀行部門建立共享機制,納稅信用等級高的A級納稅人,將在稅收服務、融資貸款等方面獲得更多的支持。在福建,小微企業中的A級企業,可以享受最高授信200萬元的無擔保無抵押貸款,目前銀行已發放貸款6000萬元。
這樣的合作,將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各部門數據的真正融合,促進政府行政效率和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特別是根據企業投資貿易情況,有針對性地介紹相關國家稅收制度并提示涉稅風險,這是很多企業渴盼已久的。”胡怡建認為,有了風險提示,納稅人在國際貿易往來和跨國兼并重組中能增加成功的幾率。
“天津自貿區企業注冊登記已經實現了三證合一,企業在一個窗口辦理當天就能領到。在稅收便利化方面,我們想把網上電子發票個人消費這一塊,下大力往前推進。”天津市國稅局局長程安亭表示。
離岸業務稅收有可能優惠?
若問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大經濟特區和四大自貿區有何不一樣,多數官員會提到稅收優惠政策。
廣東自貿區內的深圳前海、橫琴片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還會保留。王受文解釋道,這兩個片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是因為自貿試驗區而賦予的,是原來就有的。也因此,廣東自貿區方案中,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稅收優惠政策不適用于自貿試驗區內其他區域。
雖說自貿區改革是政策高地不是政策洼地,但對于稅收優惠并非一棍子打死。
以天津自貿區方案為例,在“保障機制”一欄下,明確寫到“在符合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以及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前提下,積極研究完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認為,政策高地和稅收優惠并不一定完全矛盾。他說:“有些行業如果競爭對手是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進行稅收優惠是必然的,否則無法跟人家競爭。”
據了解,新加坡和巴拿馬科隆自貿區的稅收只有7%。如果中國自貿區離岸貿易所得稅依然為25%,那么將沒有任何優勢,相關的貿易附加值業務就無法轉移過來。
“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要是國內沒有的或者尚未有成熟體系的,可以按照國外競爭對手的稅收優惠體系來比照。這個跟制度高地之間沒有沖突。”陳波說。
四大自貿區重點試驗的融資租賃和遠洋航運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將會被討論和研究。